孩子可以信任他自己的感覺嗎?
【案例】
中秋返鄉,出遊之後在一個餐廳家族聚餐,已經吃了一輪。因為其他人要加點,孩子已經吃了一份兒童餐,阿嬤自作主張要幫孩子再加點一份炸雞,孩子說自己已經吃飽了。
阿嬤說:「你不是喜歡吃炸雞?阿嬤幫你加點!」
孩子再說了一次:「我吃不下了!」
這時候旁邊的大人就說:「這是阿嬤的好意,你這樣以後沒有人要對你好!」
然後不等孩子同意,阿嬤就再加點了炸雞,後來孩子也吃得很開心。
.
中秋節家族團圓,這樣的事就特別多。上面的案例是我編造虛構的故事,如有雷同一定是巧合。
我跟朋友討論這個案例的時候,看法不同。朋友說,阿嬤的表現是一種愛,儘管讓人不舒服。我的說法是,如果是真正的愛,怎麼會讓人不舒服?
朋友的說法,是一種在傳統上相當流行的觀點。所以我常常覺得我的思考,跟傳統有些落差。
我的疑問是:長輩有「好意」,晚輩就得接受嗎?
然後,我們能不能尊重孩子的自我表達?
對我來說,關心一個人,或者愛一個人,都要尊重對方的意見。如果對方不同意,一定要「關心」或「愛」,不接受不行,這就比較像強迫!
我實在不同意傳統上的一個說法,是「有一種冷叫阿嬤覺得你冷」。我很在意一個人的獨立性,特別我認為這是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,如果孩子的感受常常被否定,孩子的情緒發展容易受限。
孩子的表達被尊重,孩子的感受被關注且被認可,獨立性才出得來。我自己認為,不是長輩認為是好意,晚輩就要接受,我更不認為要為了大人之間的面子強迫孩子接受。
然而,我知道我的講法,在傳統上根本莫名其妙。所以我想藉這個機會,剛好在今天這個時機點,聽聽大家的意見,也提升彼此在這個議題上的覺察。
我想問大家的是:長輩有「好意」,晚輩就得接受嗎?
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?
祝福您,中秋平安!